远程桌面连接 | 2025-02-28
远程桌面协议(RDP,Remote Display Protocol)属于应用层协议 ,它基于传输层的 TCP/IP 协议进行数据传输,为用户提供远程连接和控制计算机桌面的功能。在网络通信的七层模型(OSI 模型)中,应用层是最接近用户的一层,负责处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RDP 协议正是在这一层实现了诸如远程桌面显示、本地资源映射等功能。
1、 网络连接层:RDP 协议建立在 TCP/IP 协议之上,由于传输的数据量比较大,因此在协议的底层首先定义一层网络连接层。它定义了一个完整的 RDP 数据逻辑包,以避免由于网络包长度过长而被分割使数据丢失。这一层确保了数据在网络中的可靠传输,就像给货物打包,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散落。
2、 ISO 数据层:在网络连接层之上是 ISO 数据层,它表示 RDP 数据的正常连接通信 。这一层类似于运输过程中的路线规划,保证数据能按照既定的规则和路径进行传输。
3、 虚拟通道层:在 ISO 数据层之上,RDP 协议定义一个虚拟通道层,用以拆分标示不同虚拟通道的数据,加快客户端处理速度,节省占用网络接口的时间 。例如,将视频数据、音频数据、键盘鼠标操作数据等通过不同的虚拟通道传输,提高数据处理和传输的效率。
4、 加密解密层:在虚拟通道层之上,RDP 定义一个数据加密解密层。此层用于对所有的功能数据进行加密、解密处理,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
5、 功能数据层:在加密解密层之上是功能数据,画面信息、本地资源转换、声音数据、打印数据等所有的功能数据信息都在此层进行处理。这是 RDP 协议实现远程桌面功能的核心层,负责处理和交换与远程桌面相关的各种数据。
RDP 协议依赖于 TCP/IP 协议进行数据传输,TCP(传输控制协议)负责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保证数据的有序到达和完整性;IP(网际协议)则负责网络层的寻址和路由,确保数据能够准确地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RDP 协议利用 TCP/IP 协议的这些特性,实现了远程桌面连接的稳定和高效。同时,RDP 协议也是对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一个国际标准的多通道会议协议 T.120 的一个扩展,在 T.120 协议族的基础上,RDP 协议基于 T.128 提供多通道通信,进一步增强了其在远程桌面应用中的功能和性能。
1、 OSI 模型各层作用:物理层负责物理信号传输;数据链路层负责将物理信号转换为数据帧并进行差错检测;网络层负责网络寻址和路由选择;传输层负责提供可靠或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表示层负责数据的表示、加密和解密;应用层负责处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2、 TCP 与 UDP 区别:TCP 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会进行三次握手建立连接,传输数据有确认、重传机制,适合对数据准确性要求高的场景,如文件传输;UDP 是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协议,不保证数据有序到达和完整性,传输速度快,适合对实时性要求高、对数据准确性要求相对较低的场景,如视频直播。
3、 T.120 协议族应用场景:主要应用于多媒体会议系统、远程教学、协同工作等场景,实现多点通信、数据共享、音视频传输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