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远程门诊是什么?医疗用到远程控制可以做什么?

远程 | 2025-03-2

远程门诊是一种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它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患者无需长途奔波,就能与异地的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获得专业的医疗诊断和建议。在远程门诊中,患者在本地医疗机构,通过视频通信设备、医疗检测设备等,与远程的医生进行实时沟通。医生可以查看患者的病历资料、检查检验结果,通过视频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与患者进行问答交流,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并给出治疗方案。

医疗领域中,远程控制技术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借助远程控制技术,医生可以远程操作医疗设备,为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在远程影像诊断中,基层医院将患者的 X 光、CT、MRI 等影像资料通过网络传输给上级医院的专家,专家在远程控制端,利用专业的影像诊断软件,对影像进行分析和诊断,及时给出诊断结果,指导基层医院的治疗。

在远程手术方面,远程控制技术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 5G 远程手术为例,医生通过 5G 网络远程操控手术机器人,发出指令,由机器人代替医生为病人做手术。手术过程中,医生借助 3D 视频成像和触觉感应回馈,实时感知手术部位的情况,进行精准操作。这不仅打破了空间壁垒,让专家能够为偏远地区的患者实施手术,还降低了患者转运的风险,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比如 2023 年 6 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医生通过中国电信 5G 技术操作国产手术机器人,为一名患者实施了肝脏切除手术,成功完成全球首例 5G 超远程机器人肝脏切除手术。

远程医疗监护也是远程控制技术在医疗领域的重要应用。通过可穿戴设备、家用医疗监测设备等,实时采集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如心率、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等,并将这些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医生的监控终端。医生可以远程监控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尤其适用于慢性病患者的长期管理和康复期患者的远程监护。

此外,在医学教育领域,远程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教学和手术示教。专家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将手术过程实时传输给医学生,进行现场讲解和指导,让医学生能够更直观地学习手术技巧和流程,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阅读:
-远程手术中,如何解决信号延迟问题对手术操作的影响?:通常采用 5G 网络切片技术,将网络资源进行隔离和优化,确保远程手术信号的低延迟传输。同时,不断优化手术机器人的算法和硬件设备,提高其对远程指令的响应速度,降低信号延迟带来的操作误差。此外,在手术前进行充分的网络测试和模拟演练,提前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信号延迟问题。
-在远程医疗监护中,如何确保患者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用高精度的医疗监测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同时,采用多重数据校验和纠错技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实时校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并且,建立完善的患者数据管理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分析,及时发现并纠正异常数据。
-远程门诊的费用如何计算?与传统门诊相比有什么优势?:远程门诊的费用计算方式通常根据不同的医疗机构和服务项目而定,一般包括挂号费、诊疗费等。部分地区可能还会根据医保政策进行报销。与传统门诊相比,远程门诊的优势在于患者无需支付交通、住宿等额外费用,节省了就医成本。而且对于一些行动不便或偏远地区的患者,远程门诊提供了更便捷的就医方式,减少了时间和精力的消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