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关于远程会诊政策有哪些

远程医疗 | 2025-03-6

远程会诊的政策体系涉及资质审批、数据隐私、监管机制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国内外核心政策要点:
中国政策
1.资质要求
-根据《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开展远程会诊的医疗机构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
-会诊医生需具备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注册在本医疗机构。
2.数据安全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要求远程会诊数据保存不少于 15 年,确保可追溯。
-患者隐私保护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跨境传输需通过安全评估。
3.医保政策
2023 年国家医保局明确,符合条件的远程会诊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具体标准由各省市制定。例如,北京地区三甲医院远程会诊费最高限价为 300 元 / 次。

国际政策
1.美国(HIPAA)
-远程会诊需符合 HIPAA 隐私规则,确保患者健康信息(PHI)在传输和存储中的安全性。
-要求会诊平台通过 HIPAA 合规认证,如 Zoom 的 HIPAA Business Associate Agreement。

  1. 欧盟(GDPR)
    -患者数据跨境传输需获得明确授权,且接收国需达到欧盟 “充分保护” 标准。
    -违规最高罚款 2000 万欧元或全球年营业额的 4%。

监管机制
1.质量控制
国家卫健委要求建立远程会诊质量控制中心,定期对设备性能、会诊记录、医生资质进行抽查。例如,上海市制定了《远程医疗服务质量控制指标》。
2.责任认定
《民法典》第 1220 条规定,远程会诊中因诊疗过错造成损害的,由邀请方医疗机构承担责任,除非过错由受邀方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


拓展阅读
-如何申请互联网医院牌照:需向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证明等材料。
-HIPAA 合规的 10 个关键点:包括风险评估、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员工培训等要求。
-欧盟 GDPR 对远程会诊的影响:需明确数据主体权利、数据处理者责任及跨境传输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