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企业 IT 运维是做什么

远程 | 2025-03-6

企业 IT 运维是保障企业信息技术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1、 硬件设备维护
-服务器维护:服务器是企业数据存储与业务运行的核心。IT 运维人员要定期检查服务器的硬件状态,包括 CPU、内存、硬盘等设备。通过服务器管理软件查看 CPU 使用率、内存占用情况,防止因资源耗尽导致服务中断。对于硬盘,需监控其健康状态,及时更换出现故障预兆的硬盘,避免数据丢失。例如,当服务器硬盘指示灯闪烁异常时,运维人员要迅速进行检测,若确定硬盘即将损坏,需在数据备份后及时更换。
-网络设备维护: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确保企业网络的互联互通。运维人员要配置和优化网络设备,保障网络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比如设置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列表(ACL),限制非法网络访问,增强网络安全性。同时,监控网络流量,及时发现并解决网络拥塞问题。若企业网络出现大面积卡顿,运维人员需通过网络流量分析工具,找出流量异常的来源,如某台设备大量下载数据,采取限制措施恢复网络畅通。
-终端设备维护:员工使用的电脑、打印机等终端设备也是 IT 运维的重要对象。运维人员要负责安装和维护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当员工电脑出现故障,如系统崩溃或软件无法启动,运维人员需通过远程协助或现场维修的方式,快速解决问题,确保员工正常工作。对于打印机,要定期检查墨盒、纸张等耗材,及时处理卡纸等故障。

2、 软件系统维护
-操作系统维护:无论是 Windows Server 还是 Linux 操作系统,都需要及时更新系统补丁,以修复安全漏洞,增强系统安全性。同时,要对操作系统进行优化,关闭不必要的服务,提高系统性能。例如,在 Windows Server 系统中,通过服务器管理器关闭一些很少使用的功能组件,减少系统资源占用。
-业务软件维护:企业使用的各类业务软件,如 ERP、CRM 等,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日常运营。IT 运维人员要确保软件的正常运行,及时处理软件报错、数据异常等问题。定期对业务软件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当业务软件进行版本升级时,要提前进行测试,确保升级后软件与现有系统兼容,不影响企业业务的正常开展。
-数据库维护:数据库存储着企业的关键数据。运维人员要负责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性能优化等工作。定期进行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以应对数据丢失的情况。通过优化数据库查询语句、调整数据库参数等方式,提高数据库的读写性能。例如,对频繁查询的数据库表建立索引,加快查询速度。

3、 网络安全管理
-安全策略制定与实施:IT 运维人员要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和安全标准,制定网络安全策略。包括设置防火墙规则,限制外部网络对企业内部网络的访问,只允许特定的 IP 地址和端口进行通信。同时,实施入侵检测与防范系统(IDS/IPS),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发现并阻止异常流量和攻击行为。
-数据安全保护:保护企业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是 IT 运维的重要职责。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防止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被窃取。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异地,以应对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的情况。加强用户权限管理,根据员工的工作职责分配不同的数据访问权限,防止数据泄露。
-安全漏洞管理:定期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扫描,发现并修复安全漏洞。利用专业的漏洞扫描工具,如 Nessus 等,对服务器、网络设备等进行全面扫描。对于发现的漏洞,要及时评估其风险等级,优先修复高风险漏洞。同时,跟踪软件供应商发布的安全补丁,及时进行更新。

4、 日常监控与故障处理
-监控系统搭建与运行:通过搭建监控系统,对企业的 IT 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监控。监控指标包括服务器的性能指标、网络流量、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等。例如,使用 Zabbix 监控系统,设置阈值,当服务器 CPU 使用率超过 80% 时,自动发送报警信息给运维人员。
-故障应急处理:当 IT 系统出现故障时,IT 运维人员要迅速响应,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制定详细的故障应急预案,明确故障处理流程和各人员的职责。对于重大故障,如服务器宕机、网络瘫痪等,要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系统正常运行,减少对企业业务的影响。故障解决后,要进行故障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拓展阅读:
-什么是服务器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是指通过软件将一台物理服务器虚拟化为多个逻辑服务器,每个逻辑服务器可独立运行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提高服务器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 IT 成本。
-如何选择网络安全设备:需考虑企业网络规模、业务需求和安全预算。如中小企业可选择集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 UTM 设备;大型企业则需专业的防火墙、IDS/IPS 等设备,并进行合理配置。
-数据备份策略有哪些:常见的有全量备份,即备份所有数据;增量备份,只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更改的数据;差异备份,备份自上次全量备份以来更改的数据。企业可根据数据特点和恢复需求选择合适策略。